科技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跨学科合作和不断学习进取,为社会带来许多重大的科技突破和创新成果,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现在需要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而青少年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群体,所以把青少年培育成具有创新型人才潜质的合格劳动者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科创教育可以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培养学习能力及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创新思维能力。
12月13日下午,我校第46期卓凡大讲坛、第14期伟长讲坛特邀上海大学副研究员、我校科技副校长刘炜在本校开展《中学生如何做科研——以人工智能为例》的专题讲座。
刘炜,副研究员,2005年获博士学位,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度计算专委会委员。美国Wright State University的Kno.e.sis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及子课题2项,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近年发表专著1本,学术论文近70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与语义计算、知识表示与推理、语义网与知识图谱、无人艇智能决策等。
l如何做科创
刘副研究员的讲座从“中小学生如何做科创”这一话题展开。首先,在选题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题;可以从别人的论文或者著作中去选题;也可以从热门话题或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去选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选题;在人们容易忽略的地方选题;结合社会经验,从怀疑和猜想中选题等等。一个好的选题可以体现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在确定大致研究方向和选题后,要进行文献研究和项目查新。关于查新,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和分类检索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别人是否已经研究过。最后,论文和课题报告的撰写是最核心和最难的环节,所谓“论文有标准,格式有规范”,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写作规范、语言组织和描述、参考文献阅读和标注、科学性语言使用、图表的选择和使用、照片图片使用规范等。论文书写格式规范与否是论文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l科创与人工智能
在介绍了科研的流程后,刘副研究员引入了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与青少年科创这一话题。人工智能已成为青少年科创竞赛和活动的主赛道。他列举了许多与AI有关的选题,并鼓励我们头脑风暴,思考AI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在他看来,好的AI选题应当是创新的场景加上适当的AI技术。同时,他又向同学们分享了《基于YOLO5与BlazePose的手机低头族智能识别方法与系统》这一科创项目的课题报告和课题答辩视频。这一具体案例清晰地呈现了一个优秀科创课题所应具备的样态。
科研二字,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可正如刘副研究员所说,科技创新无处不在,人人皆可玩科创。科创对我们中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帮助,可以培养我们爱学习、爱思考、爱探究等多种品质。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关注身边人和事,多做有心人,我们也能完成一项不错的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