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我校第41期“卓凡大讲坛”特邀上海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会副会长詹丹教授作题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三个面向》的专题讲座。詹丹教授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讲述,引领师生们沉浸式地进入红学世界,体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要点、特点和热点。
五大要点
詹教授从“一组关键概念”“二条线索”“三个空间”“四季叙事”“五层人物”五个层面详细分析了阅读《红楼梦》的五个要点,以此把握整体的结构性框架。
“一组关键概念”便是“真”和“假”,或者说“真情”和“假礼”。詹教授通过分析《红楼梦》一书的诞生背景,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外在的礼仪与人际间内在的情感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没有内在的情感,外在的礼仪究竟还要不要维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楼梦》形象地呈现“真情”和“假礼”的观念,不断地展示着人们如何在维持外在礼仪的同时,建立起比较自然健康的情感。带着这样一组概念去阅读《红楼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人物的个性,也能更好地把握文中颇具张力的“情”和“礼”的关系。
詹教授还指出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要紧扣“两条线索”:一条是情感被毁的线索,一条是家族衰败的线索,最终形成了一个悲剧;要认识“神秘世界”“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这“三个空间”;要跟上“四季叙事”的节奏;还要能梳理出交织着礼仪与情感的“五层人物”等级关系。
五大特点
詹教授通过《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前八十回中最富戏剧冲突的情节“宝玉挨打”和刘姥姥二进贾府时逗笑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内容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多样人物、独特思想、饱满情感、别样情节和丰富文体。
热点问题
詹教授介绍了目前在民间和学术界都争论不断的热点问题,如作者、版本、后四十回的争议、“黛钗合一”或“对立”及贾宝玉的优劣论等问题。詹教授鼓励大家开放地看待这些争议,希望同学们通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来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多年来,传统经典《红楼梦》不断被解读、改编、重新演绎,人们从教科书、影视剧以及各种研究论著中品读着这部作品的不同侧面。但是,仅仅通过片段摘选或者改编作品了解《红楼梦》,难免有失偏颇,只有细细品读原著,才可能对这部作品及其中的人物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詹教授的讲座,无疑是场及时雨,引导高一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切入,去品读《红楼梦》这样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古典文学作品,以落实整本书阅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