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视点 > 正文
专家指导开题论证,团队共研龙头课题——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举行2021年区级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9日

新学期伊始,台风远去,中秋佳节即将来临。2021年9月16日下午,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区级重点课题的开题论证会在学校二楼会议室举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刘海波教授、杨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奚莉芳老师,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孙卫民老师和刘颖老师等四位专家参加论证会并给予了专业指导。

本次开题论证的是孟琰玲校长主持的区级重点课题《媒介融合时代指向未来人才培养的高中影视传媒教育模式建构研究》。首先,孟琰玲校长就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方法等十二个方面对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存在的困惑进行了开题陈述。

刘海波教授认为在“双减”背景下,课题指向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意义重大,适逢其时,符合教育的发展趋势。他给出了三方面建议:其一,研究方法上,建议更多采用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教育实验法,增加课题的实践性。其二,课程设置上,对学生的影视传媒素养进行进阶式、分层式的培养,提升研究的梯度性。其三,操作路径上,对于作为手段和作为目的的影视传媒教育进行系统具体的分类研究,实现研究过程的可视化、可分解。

奚莉芳老师表示课题多处体现了“融合”,课题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接下来应该从操作层面上着眼,提高课题的可实践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第一,媒介融合有多种样态,应明确影视的资源范围和媒介形式。第二,人才培养和教育相融合,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全面而丰富,可适当聚焦研究重心,选择与影视传媒教育更贴近的几个素养展开对应的研究。第三,找寻影视传媒教育和高考测评、高中“双新”的融合点,便于其他学校在“双减”背景下借鉴经验。

刘颖老师从科研的角度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其一,打磨文本,做到严谨规范。对以关键词为核心的相关研究在文献综述中展开深入述评,进一步梳理研究内容的框架,使之更加清晰,更加可评估、可测量、可推广。其二,丰富课程,对接教育政策。成果可结合国家美育、德育等相关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创设例如“审美系列”“德育系列”“党史教育”等相关影视课程。其三,以人为本,记录师生成长。建议广泛收集教师的案例集、学生的作品集作为研究成果。

孙卫民老师表示本课题的设计很宏大,未来可期。有几个问题还可斟酌:第一,本课题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的定位问题。应处理好“影视传媒教育”和现有的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明确立意定位。第二,课题的成果,不止于建构模式,还要拿出实绩,有必要先提出模式预设,在研究实践中验证其效果。第三,课题的落脚点是学生,研究、操作实施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一重点,细化施工方案。

既有充分的肯定也有精到的分析,更有切实的建议,专家们指导论证,答疑解惑。他们普遍对课题成果表示期待,同时也鼓励课题组成员在实践研究中循序渐进。通过本次开题论证会,课题组成员们梳理了实践思路,明晰了改进方向。相信随着课题的开展,蓝图将逐渐变为现实,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的影视传媒教育特色将赋予学生更多成长的力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