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芽发枝,新木长成。青出于蓝,立德树人。
在前期的课堂教学汇报课过后,师父和徒弟们对自己的备课、上课继做了深入的探讨,并把话题从教学延伸到了德育,与青年教师们从各个维度分享初为人师的感触。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师徒交流的智慧,学校特别举行了“汇报课交流展示专场活动”,课堂深度教学观察活动也从课堂转移到了舞台。本场活动分为“师徒对话”、“圆桌派”、“导师点评”三个环节。
一、师徒对话
l第一组:化学(师父)张琳、(徒弟)李诗佳
基于《课堂深度教学活动观察与改进的实践研究》项目的研究方向,师徒俩就“教学设计中如何突破重难点?”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小李老师想到用播放实验视频的方法,与学校影视传媒特色相结合,让学生观察氯气与各种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从视觉感受出发,了解产物的性质。
张琳老师则以明线和暗线为点拨,启发徒弟如何处理繁多的知识点,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
如何把教学的内容转化为能提升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资源?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这样的思考仍在继续……
l第二组:生物(师父)陈萍、(徒弟)徐陈舒
这一对师徒讨论的话题是“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以致用?“
小徐老师在备课时最担心的是: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不够充分或活动时间过长,从而导致课堂内容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陈萍老师则建议她:处理好课堂环节的详略,可以适当地归归类。再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她夸赞徒弟觉悟很高,提的建议基本上都改进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呈现完整,板书清晰,也给学生留足了活动时间。
师徒俩决定继续优化课前设计,教学相长,共同探索课堂教学的情境运用。
l第三组:语文(师父)刘宏、(徒弟)张翠萍
小张老师的课上得很流畅,展现了新教师的基本功。刘宏老师提醒她寻找课上的遗憾,在学生思维的阻碍中发现和突破学习的难点,预设和生成中往往会碰撞出“意外”的火花。刘老师用于漪老师关于“万万”和“亿”的故事为例,启发徒弟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小张老师也很快领悟,如果能“穿越”回到课堂,将更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其搭建学习支架,师徒俩约定朝着“美好的课堂氛围”和“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目标协同共进。
二、圆桌派——一场新教师的主题对话
年轻教师的交流从班级管理和沟通开始,切中了班主任工作的最核心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新教师们发现了管控情绪和倾诉的重要性。王雨辰用了“望闻问切”四个字总结了师生沟通要义,可谓是少年老成,见解深刻。汪炜钰老师认为教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图谱,需要班主任仔细复盘、充分反思,复盘式管理理念对年轻班主任来说,正是陪伴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智慧的同步生长,这一点值得班主任们学习。
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懂得反思是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也密切关注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与师生沟通有着密切关系。小方、小姜、小王三位老师从热情洋溢、多元化教学、奖罚分明等角度,对如何调动课堂氛围进行了有效讨论。
三、导师代表、领导点评
金玉成老师表示,师徒交流既是新教师学习提升的的过程,也是师父总结反思自身教学的过程,更是对《课堂深度教学活动观察与改进的实践研究》项目的具体践行过程。
最后管国琴副校长的发言句短情长,她回忆起往日师徒情谊,在两位带教师父的无私帮助下,作为徒弟如何在学科园地中深深地踩下脚印,从而奠定了扎实的教师生涯发展基础。
她非常欣喜地看到见习教师两个月来的积极变化,感谢师父们倾注的智慧和心血。她表示学校会积极地创设比赛平台,支持教师们的拔节生长。相信有了双向奔赴的教学相长,园丁们将培养出爱校荣校的花朵,未来的上大嘉高将更为出色。
通过青年教师在班主任管理和师生沟通方面的积极交流,看出他们的德育意识很强,问题解决能力也不错,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已经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学莫便乎近其人 , 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让我们与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