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校闳深课堂变革,助力教师科学地教,学生高效地学。10月31日,华师“双新”项目组、翼未来项目生物学科专家陈红梅莅临我校,深入课堂,观摩新教师上课情况。高一年级英语陈梦梦老师、生物徐陈舒老师、化学李诗佳老师各开设一堂随堂课,三个学科的教研组全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英语组陈梦梦老师通过分享一句名言引入课堂话题,让学生展开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随后,将学生带入话题情境,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课中老师借助问题“脚手架”,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最后通过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化学组李诗佳老师开设了一场以“氯气的性质”为题的随堂课,利用“生活中的消毒剂”入手,引出含氯消毒剂的概念,让学生感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再通过化学史话舍勒制出氯气的故事,巩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物理性质。随后根据学生已经具有的物质分类和原子结构知识,引导学生从两个维度认识氯,并着重讲解了氯气的化学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上的关系,宏微结合,渗透化学学科核心价值观。通过“探究氯水的微粒”小组实验,让学生提高合作、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生物组徐陈舒老师开设必修1《细胞各部分结构分工又合作》随堂课,她利用白细胞的自我介绍入手,让学生有代入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从细胞核的结构开始分析,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呈现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引导学生得出细胞核的两大功能: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场所;②细胞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徐陈舒老师给出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并合作利用制作的细胞器模型,推测、归纳和演绎分泌蛋白和合成与分泌路径,建构细胞结构之间相互合作关系的概念框架图。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蛋白质填写分泌干扰素的工作记录,从而能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细胞各结构间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在分组教研活动中,各科教师对此次授课内容进行了点评。
化学组金玉成老师指出,李诗佳老师课堂教学设计中充满想法,课堂上教学重点突出,但对于氯水的漂白性实验需要进一步改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课堂精彩度。李晓庆老师认为李诗佳老师的教学流程规范,课堂引入除了可以生活中的消毒剂引出氯及其化合物的概念,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84消毒液”让学生了解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张琳老师则从师生互动和板书设计两个方面进行点评,认为课堂应更加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并回答,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总结点。同时,张老师建议板书设计可以更加有新意,让课堂更加精彩。
生物学科专家陈红梅老师对于徐陈舒老师的教学设计表示肯定,赞扬徐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构建了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概念图,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锤炼概括总结能力。陈红梅老师建议这节课的板书设计还可以更完善,以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可以将课件中呈现的学习目标放入学案中,使学案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这些宝贵的建议让新进教师深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让青年教师明白自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角色。青年教师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年教师将以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生态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深化闳深课堂变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